《研究设计:定性、定量和混合方法》写作锦囊

当我们需要写作研究计划书或者是论文时,往往有一种不知从何开始的无措感,尤其当英文非我们的母语时,英文写作更是难上加难。这本书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写作锦囊,可供参考。

写作即思考(Writing as Thinking)

一个没有经验的研究者,通常倾向于同人讨论他们的研究而非将其写下来。而所有有经验的研究者已经知道,写作本身便在帮助他们进行思考和概念化一个主题。以下几点可以注意

  • 在研究早期,将想法写下而不是单纯地在口头上说。写作专家将写作亦看成思考(Baiey,1984)。当研究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后,读者能够更好地视觉化研究内容,并更有助于他们厘清一些想法。
  • 多写几稿而非直接开始润色第一稿。Zinsser(1983)识别出了两类写作者:“砌砖头”式的作者,这类人倾向于将每段话都改得无可挑剔后再继续写下一段;“以第一稿为中心”的作者,他们会一次性写完第一稿无论第一稿写的多差。在这者之间,便是Peter Elbow(Elbow,1973)提出的观点,作者应该进行迭代式地写作,不断回顾和修改。他提出,加入我们只有一个小时写一段话,那么我们应该写四稿(每15分钟写一稿)而非在1小时内只写一稿(通常还是最后15分钟写的)。有经验的研究者会认真地写第一稿但并不会立刻润色;润色过程在写作的最后阶段。Franklin(1986)提出了写作的三个阶段:1)发展出一个大纲 - 可以是一句话或者简要的单词或者用视觉化的地图呈现想法;2) 写一个草稿然后不断调整和梳理想法,可以尝试将段落调换位置;3)最后,修改和润色每句话。

写作的习惯

养成持续写作的习惯,将手稿很长时间置之不理往往会失去专注并将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。选择一天内的一段时间,让自己专注于写作,并坚持下去。Boice(1990)提供了一些关于建立良好的写作习惯的想法:

  • 利用优先级,使得写作成为每日习惯,无论心情如何,无论是否准备好。
  • 如果没有大段时间写作,可以利用日程表规划自己的时间。 -** 在头脑清醒的写作。**
  • 避免一次性过度写作。
  • 少量地规律性写作
  • 安排写作任务,将其分割成可操作的具体的单元。
  • 每日打卡,记录a)写作的时间,b)完成的页数,以及c)完成的计划任务百分比。
  • 同良师益友分享写作
  • 同时写作2到3个任务
  • 计划每天的目标

写作前的“热身活动”

很多情况下,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大脑先活跃起来,再进行写作。Carroll(1990)提出了几个小练习帮助作家能够更好地调动感官,使作品更细腻和感人。

  • 在不告诉读者是什么的前提下,描述一个物体(可以是细节或者是不同维度看过去的形状)。
  • 写一段两人就某个有意思的话题展开的对话
  • 为一个复杂的任务写指南
  • 就一个主题从3个不同方面去写作。

提高计划书的可读性

  • 保持术语的一致性。
  • 认识到存在不同类别的想法,且这些想法会指导阅读:
    1. 伞状想法 - 研究者想传达的核心观点,一般来说是比较宽泛的。
    2. 大想法 - 位于伞状想法之下,用以强化、澄清或者是解释伞状想法的那些具体的想法和例子。
    3. 小想法 - 强化大想法的想法和例子
    4. 指南针想法 - 主要功能是指引阅读,帮助读者整理和追踪研究想法。

语态,时态和冗余

  • 尽可能地使用主动语态。以下情况可以使用被动语态:1)行动主体可以从句子中删掉也不影响语言逻辑;2)行动客体是接下来主要讨论的话题。
  • 做文献综述时,用过去时态;其它时候,对于研究计划书来说,用将来时态,对于论文来说,用一般现在时。
Written on March 19, 2017